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医院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医院医疗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2023-11-20 20945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临床医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 谈谈你对医疗现状的看法

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14480亿元,同比下降11.33%。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支出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会以9.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22873亿元。

  

在治疗领域方面,中国医药市场与全球医药市场略有不同,2020年,消化道和代谢药物、抗肿瘤药物及心血管药物是前三大细分治疗领域,占比分别为15.3%,13.6%及12.2%。

  

2018-2020年我国化学药和中药占比逐年下降,但在我国医药市场中占比依旧排名第一第二,2020年化学药占比48.93%,中药占比27.20%。生物药占比则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状态,2020年生物药市场份额占比增长至23.87%。

  

当下我国医药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2年政府将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税收等方面支持,药械创新将追求更高目标。

  

2022年将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促进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十四五”时期医药工业要实现既定增长目标,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面向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用药结构升级,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创新药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

  

为改变传统药企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正在往多元化方向转变。

  

同时,各企业也在积极做经营方式及商业模式上的转变,不断探索医药电子商务和行业的互联网化步伐。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互联网+”模式来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

  

“互联网+医药”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帮助药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1、临床医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下:

  

2、本世纪后20~30年中,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生活方式、保健需求以及疾病种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促动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3、目前临床医学方面许多领域的成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而且预计未来21世纪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硕果累累。对此,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对临床医学专业和服务模式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如下预测,与同道共同探讨。

  

4、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加速了临床学科的重组

  

5、一)传统内科系统中,许多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疾病将逐渐减少,代之出现的将是因病毒感染而发生的疾病及其并发症,复杂的富贵病、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生理代谢衰退性疾病、血管硬化、脑细胞退化以及麻痹性痴呆等老年病会越来越多

  

6、二)近年来,通过对实验动物模型如线虫、果蝇等研究发现,基因与衰老的关系非常密切。

  

7、三)由于电子、情报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内窥镜的出现,影像医学以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普及已经并且极大地改变着传统外科的治疗范围。

  

8、四)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健康希望得到的保证,这种现象成为促进妇科、产科、儿科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

  

9、五)中医学的发展历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走出国门,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欢迎。

  

10、六)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必然改变临床医学的现状,传统学科中的部分专业可能逐渐萎缩,部分专业发生新的组合,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11、七)超高倍显微镜的问世和应用开阔了我们对人体微观世界的认识,发现了许多从没有认识的疾病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对疾病做出明确快捷的诊断,而且为临床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12、二、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加快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13、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必然更高。减少疾病,减少损伤,特别护理和家庭服务,少花钱、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这种社会需求促动了社会保健工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改变。

  

14、一)以国家社会保障部门为主,非国营保险公司补充,对全民实行医疗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前者设立公济帐户和个人帐户结合对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实施保障;后者补充其他各类选择性保险收取一定费用,这样的结合再加上各种医疗服务机构就使广大人民群众处在一个可靠的完整的健康保护圈内,既改变了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减少了浪费,也满足了社会人群的保健需求,增加了公民意识。

  

15、二)社区医疗中心的建立是为满足人民群众保健需求出现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16、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国家开办的专科或综合医院产生一定的冲击

  

17、四)医疗卫生工作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进行的,为社会人群提供保健服务的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医院发展的方向。

  

18、与此同时,严峻的竞争形势将迫使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走出医院到社区、到基层,到病人的家中去以延伸医疗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使得传统的医院拆除围墙,成为“没有围墙的医院”。这种没有围墙的医院将主动与社区医疗中心和全科医生健全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大医院的指导作用。

  

19、在社会变革和医学科技发展的驱动下,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围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施展各自的才华,发挥各自的能量,使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在这个医疗保健实体中得到落实。

  

1、一、医疗体制积弊太多。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批评过,认为是老爷卫生部。那时医疗条件差,却还没有高昂的医疗费之忧。社会保障不足,医院公益性质与市场性质不分,导致医疗费高涨,多轨制的不平等医疗待遇,导致低医保群体对医疗体制的不满。医院为了生存,医生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了创收之上,医院承包核算、科室分包核算,个人分解指标完成,医务人员还有多少心思用在技术业务上,用在服务关心病患者上?

  

2、什么样的体制规范什么样的行为,体制再有问题,总要面对病患者,总要有人面对病患者,面对病患者的不是卫生局长是医生。是医生就要面对病患者,这是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回避不了的。体制的固疾,使得看病难,看病贵,服务差,病人自然不满,一旦出现医疗失误,矛盾将激化,又没有有效的调解裁决体系,导致中国特有的医患血案。

  

3、在医疗服务关系中,在医患矛盾博弈中,医院绝对是强者,病人患者是弱者。医患矛盾出现后,在靠行政方式或靠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无望时,过激行为就会出现。既然没人管,就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实力,发泄不满情绪。发生这样的事情,双方都是受害者。

  

4、二、医院服务意识缺乏。患者就医看医生,挂号起就要不断的排队,健康人都受不了,何况病人。哈医大一院事件的行凶者两次到该医院没有结果,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一老一少,两个病人(患者爷爷患有癌症),一天三次进出两家医院大门,其状不惨吗?

  

5、许多时候,看一次病,在医院被折腾一天还没有结果,各种检查让你头昏脑胀。碰到看急诊,折腾一晚上,睡没个睡处,坐没个坐处,那难受劲,想想都知道。

  

6、网络上有帖称,某往友和老公带宝宝深夜看病,一次是因为拉肚子,一次是因为发烧,每次在医院被折腾一晚上还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检查包括CT,“当时老公就差点和医生打起来”。而宝宝发烧在美国看急诊时,只配了退烧药验了口水。

  

7、医院之间互相封闭,检查结果相互排斥。重复检查,重复治疗,病人无奈。

  

8、医院的“三率”:治愈率、周转率、死亡率本是考核医院的行政指标,却被用来做为对付病患者的的手段,住院治疗20天30天,重新办理出入院手续,随之又是一连串的检查。还有就是拒绝推诿收治。

  

9、保定医院是因执行“医保费总额预付制”,医保资金超额须由医院自贴,职工医保患者住院被拒收,要住就自费。

  

10、住院治疗,许许多多应由医院护士护理的工作,都转由病人亲属或由病患者请来的护理工人代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收费每天出现在帐单上。

  

11、三、医疗水平被片面夸大。宣传中过分夸大医疗的作用,对治疗的过度期望导致失望与过度治疗的后悔从而产生不满。老实说,目前医疗技术可以延缓人的生命,并不能还你健康。走着近进来,抬着出去的众多事例,让病患者亲属不堪回首。

  

12、医疗行为不都是全能的,有事实表明,治愈药物治疗只占1/3,手术治疗占1/3,自愈占1/3,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着有某种心理依赖,比如药物依赖,吃过药,即使是“假”药,无效的药,病也会很快好起来;医生依赖,看过医生,相信医生,病也会很快好起来,医生的话对这些病人至关重要,经常使用“善意的谎言”也是出于治病的目的。这一点,医生们比患者们更清楚。

  

13、人体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一些损伤下可以自我修复,有些疾病可以自我治愈。不像无机体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一旦坏了,你不修理更换,它永远是坏的。

  

14、四、社会转型带来的功利心理泛滥。这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各行各业普遍存在敬业精神丧失,工作态度冷漠,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讲服务,只讲收益的现象,追求现实利益。我们的医生,还有我们的公务员、我们的商人、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教授,那一个行业不如此?只是医护人员人员要更特殊一些,矛盾的双方是面对面的,一对一的。

  

15、而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态度差,语言生硬,加上医生收红包、开高价药成了公开的“潜规则”,使患方容易产生不信任感,一旦在诊疗过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再加上有些医疗机构服务确实存在缺陷,医疗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也经常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医患沟通不畅,医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医生也有委屈,每天面对像自由市场一样噪杂的医院,有那来的好心情。

  

16、五、传统人情味的颠覆。病患者就医上门应是客的感觉全无。有的只是“求”,没有好处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病难治,医院里充斥着衙门的作风。高额的医疗费,低劣的服务态度,没有押金治不了病,押金不够就停药。医生忙,病患者就不忙?全社会都在忙,就是忙不出来一个高一点的效率。

  

17、除了医疗行业,各种服务业都可以优惠,讨价还价,可你敢和医院、医药公司谈价钱吗?而在这背后医院和药商、医生和药贩却是在大搞“市场经济”。

  

18、过去有坐诊、出诊之说。医生上门,病家都待如上宾,病人看医生也会受到尊重。现在,时代不同了,自然没有出诊上门之说,连词语都变化了,不叫大夫叫医生,不叫看医生叫看病。

  

19、山寨产品在中国社会热销,医疗行业也不能免俗,假药、假治疗并不少见,看看医药单有多少凭空列出的检查、医疗、用药项目?

  

20、六、医患矛盾得不到有效疏解。江西九江市湖口县60岁的董水金,2008年其31岁的儿子董林波因为一起医疗事故成了“植物人”。2009年5月,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当事医院县中医院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事故责任。最先的九江市医学会的鉴定结果为,相关医院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后江西省医学会的结论是该病例属于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但医方承担次要责任。最后,中华医学会鉴定认定此事故为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两家医院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董水金从2008年7月董林波遭遇事故,到2010年8月判决,其间经过了两年多的纠葛。后医院又提起上诉,过程艰辛而复杂。

  

21、事实上,相当比例的医疗事故纠纷后面,当事人都有类似的遭遇。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公信力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鉴的利益结合体,使得医患关系经常由普通矛盾走向深化乃至极端。

  

22、医方和患者在地位上并不对等,医学会的鉴定专家都是从各个医院的成员,医疗系统鉴定倾向性可想而知。这一方面确实引发了许多鉴定上的明显不公。另一方面结果不利患者,也会自然地怀疑鉴定公正性。因而只要鉴定机构与其成员不能做到第三方中立,这种公信力就很难确立起来,屁股决定脑袋。

  

23、医疗纠纷以及事故认定的专业性较强,法官也难独立判决,只能依赖于医疗鉴定。医疗鉴定结果不权威,法院判决也难让人信服。

  

24、相当比例的医患纠纷最后都走了司法程序。然而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也屡屡被打破。取证难,耗时长,最后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走上极端。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生的患者王宝洺砍杀喉科主任医师徐文事件,2008年7月王宝洺就选择了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此事,从2008年8月第一次开庭审理起, 3年多结不了案,使得他一提起官司就暴躁发怒,最后酿成了悲剧。董水金在打赢官司后,还要求追究当事医生刑事责任。他说2011年6月22日立案,但直到现在没有任何结果,“我找了主管局长,打了很多电话,他们一拖再拖”。

  

25、医患矛盾加剧,也让医院医生防范心理加强,在治理中也会更加消极,导致恶性循环。东莞市政府发文,为医院配备警用器械防范病患者突发事件,可成千上万的患者与成百上千的医生混杂在一起,你如何防范?是否像银行一样,在病人患者与医生之间架起钢栅栏?

  

26、医患矛盾,不是一句“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口号就能解决的。

医院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医院医疗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复制成功